育苗厂中众豪配资,甘蔗、番茄、生菜、白菜、芥蓝、菜心、西兰花等作物的嫩绿种苗整齐排列。
自动播种机生产线上,穴盘在流水线上依次完成基质填充与均匀给水。在传送带末端,工人将处理完毕的穴盘集装转运,衔接后续育苗环节。
10月24日,2025年第24届广东种业博览会粤北(翁源)分会场在韶关市翁源县正式开幕。大会集中展示600余个粮油作物和蔬菜等新优品种,搭建了跨区域种业协同创新平台。大会举办四年来,有效推动良种良法落地转化,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,为粤北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(适宜粤北的好品种大阅兵!广东种业博览会粤北(翁源)分会场持续到10月31日,时长共2分16秒)
适宜粤北的好品种大阅兵!广东种业博览会粤北(翁源)分会场持续到10月31日

良种良机良技集结
翁源种博会开启粤北农业盛宴
百亩育苗大棚中,粮油、蔬菜、甘蔗等种苗整齐排列,自动化播种车间内,三条流水线高效运转。现代农业装备展区里,飞防无人机、微型水肥药一体化设备等“智慧农机”吸引众多农企代表驻足交流。农技推广成果展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,生动展示了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的先进事迹与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显著成效。
2025年10月24日,第24届广东种业博览会粤北(翁源)分会场在广东绿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(简称“绿宝农业”)鹤仔岗农业良种良法推广示范基地启幕。本届活动以“种业振兴、产业兴旺”为主题,通过开幕式、集中展示、采摘体验等多阶段活动,全面展现粤北种业创新实力与乡村振兴活力。
广东种业博览会举办24年来,全力构建“1+N”全省农业成果展示大平台,构建良种良法示范推广直通车、高速路。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委员、副主任罗国武指出,翁源分会场历经四年深耕,已从展示窗口升级为区域性种业创新高地。他希望全省各地进一步筑牢种业安全根基、建强推广矩阵体系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,让良种良法更快落地田间。
翁源县委副书记彭荣华在致辞中用“实干破土、扎根群众、向新生长”三组关键词,回顾了翁源种业的奋进历程。他强调,种业振兴切实让群众的"钱袋子"鼓了起来,近三年带动参与农户户均年增收8000余元。彭荣华表示,展望未来,将以种博会为新起点,从种苗研发、智慧种植、市场拓展、品牌打造与文旅融合五方面持续发力,推动翁源成为“种业高地、旅游胜地、兴业宝地”。
翁源县农业技术推广办公室主任严添安介绍,本次活动除主会场外,还设立了绿宝公司鹤仔岗农业良种良法推广示范基地、江尾镇江尾村和龙仙镇马山村三个核心展示点。“活动将持续至11月23日,集中展示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农机,全面呈现粤北地区种业创新的最新成果。”
活动现场,中国人民财产保险韶关市分公司作为赞助单位,重点推介了水稻、玉米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及农村住房保险项目。据悉,今年以来,翁源支公司已累计为当地提供风险保障119亿元,实现了“信贷资源精准滴灌”。
据了解众豪配资,本次活动集中展示期为10月24日至31日,采摘体验期为11月1日至11月23日。

大会启动仪式


现场观摩
600+品种大检阅
多元场景拓展农业新空间
大会地展中,600多个参展品种在田间整齐排列,涵盖苦瓜、冬瓜、节瓜、叶菜类、辣椒、茄子等多个品类。据了解,大会在过去三年间,已连续推广60多个特色品种在粤北落地。
地展负责人郑桂林介绍,本次展示为夯实稳粮保供根基,扩大了红薯等粮油作物的展示规模,并增设两个水稻专项展示基地,重点展出一批适应粤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、大豆及花生新品种。同时,为响应城市农业发展趋势,现场也集中展示了多项适合阳台种植的优良品种。“这些品种已在珠三角市场取得良好销售反响,本次筛选出的优势品类将进一步用于阳台农业的产业化推广尝试,拓展现代农业的多元场景。”
专家组评价,今年地展种植受前期高温天气影响,部分品种遭遇病毒病侵袭,但整体仍涌现出诸多亮眼品种。“以苦瓜品类为例,多个品种表现优异,不仅瓜形美观、整齐一致、光泽度好、还颇具商品性,其生长势和抗病性均符合生产需求。”
节瓜与茄子的展示效果同样亮眼。地展现场,一白色茄子品种引起广泛关注。“这个品种此前在广州超市售价达13元/斤,种植经济效益显著。”基地技术人员介绍,该品种采摘期可从3月持续至今,目前已供应至珠三角地区多家大型商超。



田间地展

年产6000万株种苗
打通从产地到社区新销路
在绿宝农业的智能化育苗车间里,自动播种机将一粒粒种子精准嵌入工位。这里不仅是年产超6000万株种苗的现代化育苗中心,更是一个连接田间与餐桌、农民与市场的产业枢纽。
在标准化体系下,每一个品种都经历了从实验室到餐桌的严格流程。在绿宝农业的育苗大棚中,生产线集成基质调配、精量播种、智能催芽等全流程功能,日均育苗能力达20万株。标准化生产让优质品种实现了规模化转化:茄果大苗区应用矮化壮苗调控技术,年产盆栽景观大苗5万株;葫芦科苗区集成瓜类嫁接育苗技术,单批次育苗20万株。绿宝农业制定的5项团体标准,为蔬菜育苗产业立起了“规范标杆”,也让“好品种”真正成为了“好产品”。
育苗大棚内,技术带来的效益提升随处可见。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、育苗环境监测系统等智能化装备,育苗成本降低约20%,壮苗指数提升15%。植物工厂中,立体种植模式让一亩地可育十亩地的苗,空间利用率显著提升。技术人员通过手机就能操控机器人完成水肥管理、监测作物状况,实现全年不间断育苗。
技术的价值在产业链延伸中持续放大。绿宝农业与广州市碧野天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“碧野天成公司”)创新实践“反向飞地”模式,将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需求直接对接至生产基地。碧野天成公司在广州运营的社区生鲜店形成了“标准化育苗+订单种植+直供消费”的闭环运营。通过会员制、产地参观等方式,城市消费者与产区农民建立起直接联系。这种去中间化的模式,既保障了农民收益,又让城市居民享受到优质优价的农产品。
与产业发展同频,当地农户也在从“会种地”向“慧种地”蜕变。通过成立联合党支部,整合劳动力资源,盘活闲置土地,绿宝农业直接带动200多名农民在家门口就业。公司通过田间党课与科普培训,实现良种良法直接到田。从传统的“靠天吃饭”到掌握标准化种植技术,从分散经营到融入现代化产业链,越来越多的农民正成长为懂技术、会管理、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。
在绿宝农业的育苗车间外,新一批种苗正准备发往周边种植基地。这些承载着科技与希望的种苗,将在粤北大地生根发芽,开花结果。从“一粒种子”到“一桌好菜”,从“传统农民”到“产业工人”,广东种业博览会粤北(翁源)分会场探索出的不仅是一条产业振兴路径,更是一个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农业发展新模式,推动品种变产品、技术变效益、农民变专家。



现场观摩
作者:陈迎
视频:李池慧
图源:2025年第24届广东种业博览会众豪配资
谷锦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